“……”夜丞博嘴角抽了抽。但有九皇叔在此,他还是让小厮拿了三百两银票过来。他将平安符收好,身上的阴邪之气瞬间消散。南璃眉目舒展开来,因为她那不适的感觉随之消失。等夜丞博离去,夜司珩还是去让青锋去送一壶酒,瞧瞧夜丞博究竟与哪位友人相约。青锋很快就回来了,道:“是户部尚书家的窦公子。”他这样说,就表明雅间里没多余的人,没什么问题。夜司珩听了,微微颔首,再与南璃逛了逛,很快就离开明月楼。待他们离开后,就有一小厮去了竹字号的雅间禀报:“殿下,他们已经走了。”夜丞博松了口气,端起杯盏饮了一口清酒,“也是倒霉,在这儿竟能撞见我那九皇叔。”他案子跟前,坐着一个男子。袖子一挥,一阵银光闪过,他的容貌便变得英俊非凡。正是轩辕苍。夜丞博目露惊讶:“阁下真是厉害。”轩辕苍牵扯了一下嘴角,露出淡淡的嘲讽:“得亏孤有本国至宝,不然今晚定要被发现。”他借靠珠子使用的易容术,就算那人眼再尖锐,也不会觉察出来。但他也感受到怀中的珠子,变得灼热。听玥儿说,她拿着珠子的时候,若与楚南璃靠近,也是会如此,所以她后来见楚南璃,不敢再怀揣珠子,此后就没再出现过异样。。。他暗想,莫不是珠子与楚南璃有什么关联,所以才会出现这等异样。夜丞博笑着道:“此次瞒过了青锋的眼睛,想必接下来,国主也能瞒过其他人的眼睛,完成计划。”轩辕苍单手支颐,神色慵懒,“这个自然。”他堂堂国主前来穆国,怎能无功而归呢。如今楚南璃深得穆武帝的信任,他便以此借力打力。此后再收拾夜司珩和楚南璃,就方便多了。夜丞博给他倒了一杯清酒。两人碰杯后,相视而笑,后一饮而尽。风雨欲来,谁也阻挡不住。——元秋山。此地地形独特,易守难攻,在半山腰上建有猎宫,穆国每一任皇帝都会过来秋猎。穆武帝一登基,就封了夜丞彦为太子,后就将每一年的秋猎事宜交给他。夜丞彦早早到了元秋山,不仅要布置山上山下的兵防,还有猎宫的布置和修缮,以确保穆武帝和谢皇后住得舒适。兵防事宜,有楚烨帮忙调动和布置,倒是不用夜丞彦操什么心。可今日,楚烨久久未归,夜丞彦不由得有些忧心。派人去寻,皆是无功而返。夜丞彦料想到出事了,便吩咐道:“清点禁军,随本太子去寻人。”此时天色仍未暗下来,但不知怎的,元秋山却是一阵阵阴风吹来,让人有毛骨悚然之感。亏得禁军都是训练有素的,没有自乱阵脚。然而他们走了一阵子,一个禁军就说:“太子殿下,我们似乎一直在原地兜圈子!”夜丞彦惊了惊,立即过去一看,禁军举着火把,看见一棵树上有一刻印。“小的刚才觉察不对,特意留下的。”禁军说道。夜丞彦看了眼,心沉了又沉,道:“沿途留下印记,再走别的路看看。”他觉得,只是走错了路。禁军依言照办,没走几步,就在树上留下印记。很快,他们就看到了留下来的印记,夜丞彦便带着众人走别的路,但是没多久,他们又绕了回来!此时,众禁军的面色已经有些惊慌。那禁军问道:“太子殿下,莫不是我们遇到……遇到鬼打墙了?”明明是走先前走过的路,这条路明明是能下山的,为何现在一直在原地打转?夜丞彦也是浑身冒着冷汗,若遇到鬼打墙,岂不是怎么都走不出去了?在这时候,他不由得想起了楚南璃,如若她在这里,她肯定知道出了什么事,带大家平安离开这里。骤然间,一股阴风吹过林间,发出了沙沙的响声。众人已经是惊弓之鸟,有了两人被风声吓着,瞬间就眼前一黑,晕倒了过去。夜丞彦喘着气,正要吩咐人将那两人扶到一旁救治,却不想自己的脖子似是被什么东西掐住,发不出声音,更喘不过气来。“太子殿下!”有禁军发现了夜丞彦的不妥,忙的过来查看。但他们并不知道夜丞彦出了什么事,只看见夜丞彦脸色紫青,眼见就要窒息而亡了。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时,一道金光从林中射出。砰地一声,夜丞彦脖子上的束缚瞬间就减轻了,他终于能喘过气来。有一深灰色的人影掠出,祭出一道符篆,嘴上喊着急急如律令,片刻之后,风声渐弱,恢复了平静。那人影收回了符篆,站立于禁军前,转身道:“此处有恶鬼作祟,请诸位放心,已经收拾干净了。”原来是一个道士。夜丞彦咳嗽了几声,好不容易缓了过来,他的嗓子沙哑:“多谢道长救命!不知道长高姓大名。”“贫道姓薛。”薛道长说着,“诸位拿着这一道符篆,即可平安离开这里,此山还有恶鬼,贫道告辞了。”夜丞彦忙的喊住人:“道长,那你可见过一少年将军?”“不曾,如果他们也在山间,想来是被恶鬼纠缠。”薛道长说道。“那我们随着道长前去,看能不能寻到人。”夜丞彦道,“道长,实不相瞒,我乃东宫太子,是奉命布置元秋山的兵防,不曾想此山竟有恶鬼作祟,还请道长施以援手,帮忙清理干净,本太子定当重谢。”薛道长捋了捋胡子,道:“收服恶鬼,这本就是贫道的分内之事,所以贫道才会绕道前来,太子殿下无需答谢。”闻言,夜丞彦对其更加敬重。六小姐厉害归厉害,嘴上却不离钱,这哪里有得道大家的风范。而眼前的这位薛道长,两袖清风,这才称得上一代天师。思及此,夜丞彦揖手做礼:“那劳烦薛道长了。”“好说。”薛道长摆摆手,便带着众人下山,一路收服恶鬼了。夜丞彦见其手起符落,恶鬼就无所遁形,要么被收服,要么被打得魂飞魄散,可见薛道长的道法之高。